环境技术

期刊导读

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第六届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9月16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论坛展览部、北京泰格尔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暨2014中国国际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周铁农,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张榕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顾秀莲,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两院院士、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等领导出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保部及有关部委、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领导以及国内外著名环保专家学者、企业和环保民间组织、媒体代表4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环境与发展论坛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的主打品牌,受到国内外环保界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本届论坛以“深化改革,推进环境治理”为主题,在大气、水环境、土壤污染治理、环保法律法规和城市污水处理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设立了分论坛。同时,还设立了绿色金融、绿色农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车内空气和中国好空气及PM2.5控制/空气净化5个专题论坛。本届论坛共有演讲嘉宾80多人,会议规模达千人,是历届论坛之最。

同期同地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暨2014中国国际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展出面积平方米,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以及国内30多个省市的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展出内容包括环保部及地方环境友好成果,环境管理与服务,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处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再生利用设备、环境监测与分析、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保先进技术设备进口与交易等,几乎涵盖了环保领域的各个方面。

本刊特摘录了论坛部分精彩发言(按发言先后排序),以飨读者。

宋健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两院院士、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

张榕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举国上下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如火如荼。深水期的改革尤其需要集中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更多的共识、勇气和担当。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深入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同共进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刘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环境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机遇正在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效率和废弃物危害风险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也在进行体制性改革,以建设包容、低碳和资源高效的绿色发展模式。环境署非常赞赏中国生态文明的理念,在2013年联合国环境署的理事会会议上有一个决定,希望全世界共同推广和共享中国的生态文明这个理念。

吴晓青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我们提出要站在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将着重保护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后果严惩的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中国。二、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通过深化改革使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三、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四、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构建和主动实践推进生态文明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推进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型。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三、加快完善环境标准的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管的水平。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环境服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五、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做好环境监测自身和保障。

王善成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转折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统领下,按照五位一体总要求,

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中,研究探索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我们体制机制的能力和治理环境的能力,从创新发展、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理清思路,探索新路,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强化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把环境保护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是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四是发展环保产业,夯实技术成产业支撑,将环保驱动与创新驱动有机结合。五是完善经济政策,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价格财税等经济政策,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各类主体加强环境保护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