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期刊导读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政府支持对秦巴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9-2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农户亲环境技术采纳行为研究

    1.3.2 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对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

    1.3.3 社会网络结构与农户亲环境行为采纳的关系研究

    1.3.4 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干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亲环境行为

    2.1.2 自我效能

    2.1.3 心理弹性

2.2 理论基础

    2.2.1 自我效能感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3 系统建模与仿真

    2.3.1 系统仿真与应用

    2.3.2 基于主体建模

第三章 茶农种植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

3.2 数据分布与基本情况

3.3 茶农种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1 秦巴山区茶叶种植现状

    3.3.2 亲环境技术推广过程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政府支持对农户亲环境技术采纳影响路径的分析

4.1 理论模型与假设

4.2 变量选取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1 信效度检验与模型拟合分析

    4.3.2 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4.3.3 路径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基于传播模拟的政府支持策略对亲环境技术采纳影响

5.1 模型构建

    5.1.1 巴斯扩散模型

    5.1.2 主体逻辑关系构建

5.2 实验设计与结果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结果

    5.2.3 不同政府支持策略效果比较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文章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丰富森林资源的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生产实践是该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近年来,伴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秦巴山区发挥环境优势,种植茶叶、中药、木耳等非木质林产品实现经济增收,紫阳、西乡、平利县先后获得“中国茶叶百强县”以及“中国名茶之乡”等美誉。合适的结构策略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政府作为亲环境行为信息策略的制定者、引导者与组织者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认知,提升其环境意识与技能促进其农业生产行为的改变。因此,研究政府支持对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识别不同政府传播策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理性小农”为指导,基于秦巴山区4市6县(区)535位茶叶种植户一对一访谈数据,分析茶农对亲环境技术的采用现状及技术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原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在政府支持与亲环境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巴斯扩散模型进行基于主体建模的仿真模拟以观察不同政策支持策略下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接受过程及技术推广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政府支持对亲环境行为有直接影响,且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在政府支持与亲环境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其中,技术支持不仅对亲环境行为实施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提升农户心理弹性增加其亲环境行为;保障支持可以通过提升农户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促进农户亲环境行为;第二,相较于提升农户自我效能感,提升农户心理弹性对亲环境行为实施更有效果。从路径分析结果来看,技术支持与保障支持均可提升农户的心理弹性,但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小。可见对农户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训,配合实施长效保障机制,降低收益风险可以有效提升农户心理弹性,进而促进亲环境行为的产生;第三,村民居住环境与其内部交互方式对亲环境行为采纳有直接影响。农户社会网络交互方式由“基于距离”到“小世界”的转变可以短期提升亲环境行为的推广效率,而政府技术培训更加具有长期效应。社会交互网络的转变需要基础建设与生活方式转变的配合作用,技术培训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综合来看,农户居住环境的改善对亲环境行为的采纳有直接促进作用,更容易形成自发的口碑传播。根据以上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发挥政府外部性作用做好保障支持,建立政府与市场双向激励模式,提升农户自我效能感;第二,增强农村新经济体作用,建立亲环境技术利益共同体,实现技术推广一体化,提升农户心理弹性加快适应亲环境种植环境;第三,落实基层组织联系作用,推进“送网、送教下乡”,织好村民交流的信息网,推进秦巴山区网络基站建设,加强网络宣传打破空间距离,改善农户生产交流环境;第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主体责任,通过以村干部为中心,用好村内“情报站”,实现亲环境行为的自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