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来自这里;仅2019年上半年,来此落户的外资项目就有130个、科技项目达363个,盛迪亚生物医药、强生爱惜康医疗、艾默生研发及整体方案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建成投运;华为、微软、腾讯、西门子等7家知名企业和院所在此设立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8月26日,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在这里正式“扬帆起航”……从迅速崛起的外资高地,到如今搏击潮头的开放前沿,2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一轮又一轮发展潮流中坚定履行改革开放“探路”使命,踩稳“工业”之基、攀高“科创”之城,大步朝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迈进。骄人的发展“硬实力”背后,是园区25年来一以贯之的亲商理念,是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一片处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前沿的活力热土。在破与立中再造开放优势在宝时得集团总部展厅,以模块化理念设计出的各式电动工具令人应接不暇。其中,一台智能割草机格外引人注目。它凭借自动避让、线路优化等功能,一经推出就占据了欧洲50%的市场。“我们与园区同岁。公司从外贸到贴牌生产再到打造自主品牌的‘蝶变’,也恰同园区发展历程同频共振。”宝时得集团创始人、总裁高振东说。作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开放是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的底色。成立至今,园区坚守国际化视野,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万亿美元,成为国内利用外资、发展外贸的高地。靓丽数据下,是园区承受的国际市场的激荡。开放带来的国际竞争,让园区始终顶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园区的发展已经到了向质量要效益的阶段,我们要利用外部压力倒逼,以更大的定力,谋转型拼质效。”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瞄准结构调整与发展潜力,全面提高“引进来”标准。不久前,园区回绝了某全球顶尖制造企业意在当地投建的装配制造项目,而另一头,园区毫不犹豫拿出宝贵的土地,为赛诺菲中国生物医学研究院建设提供载体。放弃“纳税”效果立竿见影的“制造厂”,转而发展投资周期长、投入大的“研发中心”,园区看似舍近求远,实是厚积薄发。“园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不再适合单纯的制造业、加工贸易,我们现在更关注培育创新生态系统。不是国际领先、全国独有的技术项目,就不要。”吴庆文说,“汇聚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才能汇聚世界一流人才。”2018年,博世中国区研发中心在园区投入使用,该中心将围绕车联网、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开展研究。目前,博世在苏州共有员工约9500人,绝大部分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此外,园区还集聚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一批国际顶尖的研究机构。这些企业研发中心与科研机构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园区,相关溢出将成为园区未来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对内开放步伐,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25年来,园区为全国培训了3万多名干部,并与省内外的宿迁、南通、滁州、嘉善、霍尔果斯等地合作共建当地产业园。不久前,园区先后成立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和长三角G60开发区产业联盟,助力360多家企业在海外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新推出的“营商环境30条”提出,将构建无缝对接上海口岸的水陆空大交通、大物流、大通关体系,在园区药品口岸增设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进口备案,建设园区空运直通港,推进园区虚拟空港与上海机场联动对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拓宽的开放大门奏响园区发展“进行曲”。上半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园区依然实现进出口总额430.8亿美元,新增外资项目130个、科技项目363个,新增注册外资额同比增长83%。外资企业用真金白银为园区营商环境和中国市场投下了信任票。随着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挂牌成立,这片60.15平方公里的特殊区域为园区注入了新的改革开放活力。截至目前,苏州自贸片区首批七项改革创新举措悄然落地,涉及产业转型、提升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融资成本等。巨大的发展引力,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8月26日到9月2日间,32家企业携重点项目前来签约,项目涵盖生物医药、高端精密制造、研发总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总投资近800亿元;自贸区内日均注册登记企业66家,同比增幅达26.9%……“园区将探索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自贸区建设的‘苏州样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和创新红利,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优秀‘答卷’。”吴庆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