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综合新闻

“环境好,收入也多了!”海菜花香、白鹭翻飞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洱海作为大理州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保护治理经历了漫长之路。大理州一直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筹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各个环节。

保护先行 绿色发展

眼下,在洱源县东湖边,海菜花香,白鹭翻飞,右所镇松曲村的村民正在忙着采收新一季的海菜。海菜是“水质的风向标”,优质的东湖水质为当地海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而这源于多年来覆盖全流域的截污、治污、净污工程。

大理洱源县副县长 李映春:“通过项目的实施,构建了全流域的污水从农户到化粪池,到村落污水收集支管,到污水收集主干管,再到污水处理场站,最后再到尾水库塘、湿地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当地政府先后投资22.29亿元,在洱源县境内共建成长达892公里截污管网,覆盖洱海流域6个乡镇坝区48个行政村,做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6万方。

大理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村民 刘关丽:“环境也好,政策也好,由原来的一份收入变成现在的四份收入,每年家里2亩土地流转有2400元,绿色生态种植补偿每年1400元,在村里公益性岗位当保洁员每月有500元,有时间的话,出来合作社打零工每年有7500元收入。”

右所镇1500亩海菜长势喜人,年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洱海源头保护治理资金41亿多元,传统的粗放的发展方式被生态文明理念替代。

近年来,大理州在洱海流域分年度实施鱼类生态控藻工程和水生植被恢复与管理工程,全面推进洱海生态系统调控,保护洱海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效促进了洱海区域性水体水质改善提升,今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保持Ⅱ类。

打好三张牌 高品质发展

美丽的大理物产丰富,资源众多,这些都是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和“靠水吃水”的右所镇不同,洱源县炼铁乡则是“靠山吃山”。由于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寒特困山区,近年来,当地采取“企业+合作+贫困户”的模式种植山嵛(山葵),这个绿色生态的“金宝贝”正带动山区群众过上好日子。

2019年,牛桂丹村的山嵛已由零星发展到连片种植,惠及300多户农户,面积达2200亩,产值达到1000万元,已经远销到日本、韩国。

漾濞核桃”因为生长条件好、栽培技术好、市场销售好,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一批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介入,上下游配套的核桃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大理另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就是牛奶,乳品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0%,有8个县正在建设有机、绿色奶源基地,大理有望成为南方最大的绿色有机牛奶生产基地。

到2022年,大理力争让洱海流域37万亩农田全面实现绿色生产,带动全州建成核桃、乳畜、蔬菜、中药材4个100亿元以上产业,水果、花卉2个50亿元以上产业,高山生态茶和生态渔业2个20亿元以上产业。

大理正在逐步实现要生态也要生计,要增绿也要增收的目标。大理厚重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每年吸引着471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超过户籍人口10倍。大理古城、喜洲古镇、沙溪古镇、巍山古城入选全省优秀特色小镇,以双廊艺术家、鹤庆新华银器、剑川木雕为代表的优秀特色艺术小镇正在积极创建中。

129公里高质量、高水平的洱海流域生态廊道正在建设,生态廊道不仅是洱海保护治理的一个缓冲带、物理隔离带,更是提升流域旅游文化品质、打造世界徒步旅游圣地、加快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大理提出以苍洱核心区为重点的,覆盖12个县的全域旅游格局,构建“居”、“游”、“养”、“医”四大系统生态互动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大理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