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综合新闻

【调查研究】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普惠金融纵深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0

营造和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系统工程,银行业机构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时也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为加快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推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省内江市农信社积极开展农村支付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在加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畅通农村支付渠道、丰富农村支付工具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结合内江实际,总结前期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深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途径与方式。

内江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概况

内江市农信社在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初步达到了自助设备通乡镇、便捷服务通乡村、现代支付通农户、特色服务通村组的“四通”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系统建设。内江农信各营业网点及自助设备统一接入四川省联社柜面核心业务系统,目前能给客户提供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银联平台、四川支付、超级网银、交通银行“柜面通”及网内汇兑等多种跨行、行内资金清算业务,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需要。

硬件设施建设。内江农信积极履行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责任,加大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维持142个乡镇的物理网点,占全市网点总数的70.3%,实现乡镇全覆盖;二是农村地区的自助银行设备投放达211台,占全市总投入的44.8%,覆盖了95%的乡镇网点;三是在全市1738个行政村布放了2098台助农取款服务机具,实现了“村村通”;四是开办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短信银行、微信银行和电话银行等线上业务。

政策支持。为方便广大农户享受高效、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内江农信将各类金融支付工具布放到农户家门口,让农户足不出户、不必出村就能办理所需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对广大农民客户推出了差异化的优惠、免费金融产品,如全免费使用的蜀信·大千卡等。

内江地区农村支付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内江农信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水平,但当地农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手段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小微、县域的金融服务需求。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涉农银行业机构也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然而,现阶段政府给予涉农银行业机构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较少,涉农银行业机构不但没能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持,而且还经常受到政策歧视,如地方部分财政专户不能在农信社开立银行账户,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各涉农金融机构再投入的积极性。

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渐收窄

一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因经营战略的调整,撤销了大部分乡镇地区的营业网点,退出了农村市场。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了加强内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也撤销了部分营业网点,造成了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持续减少。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以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但邮储银行基本只在大的乡镇设立网点,在一些偏远落后、经济活动不活跃、消费能力不强的地区几乎不设立营业网点,仅有邮政代办点。

软硬件投入滞后于城区

首先是物理设施投放滞后。由于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区的高投入低产出,各金融机构的农村营业网点在网点营业面积、网点服务功能、机具布放等方面都滞后于城区网点。其次是服务人员群体“量质”不足,难以满足新的需求。一是由于农村地区营业网点业务种类、业务量和客户数量相对较少,配备给农村网点的服务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二是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客户的服务需求较为单一,网点人员日常以办理简单的收付业务为主,对各类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既不全面也不熟练。

费率减免不到位,支付服务收费相对较高

以跨行取款为例,非现金支付工具每笔取款手续费为取款金额的0.8%,每笔最高收取手续费20元,较高的结算手续费与零成本的现金支付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客户来说较难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