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初秋的酒泉,天空澄碧、清波荡漾、万物竞茂,似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彩画。
这幅生态美景的绘就,得益于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市以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趋好。
多想,站在碧蓝的高空
按下那云头,让白云的羊群
在这块绿地上打个滚
我好乘机
搜寻花香的讯息
……
近日,酒泉诗人倪长录在锦玉公园漫步,被眼前的美景打动,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他说:“这两年,我市蓝天多了,空气清新了,环境越来越好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头号工程”,以更强的定力、更大的决心、更为务实的举措,持续抓好工业、燃煤、交通、扬尘、餐饮油烟大气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得到市民普遍认可。
2018年以来,我市完成了57台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淘汰关停和治理提标改造10蒸吨以下锅炉898台;完成了10家热力企业、4家水泥企业和1家制药企业超低排放及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完成了酒泉城区及周边17处约5000余亩裸露土地整治工作,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
至目前,全市实现清洁供暖面积1197.74万平方米,占全市供暖总面积的37.5%;全市90%以上的建筑施工场地基本落实“6个100%”措施,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83%;全市2741辆出租汽车、410辆公交车、901辆教练车全部改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燃气或油气两用汽车。
今年至8月6日,酒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1天,优良天气率达87.6%,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对常年干旱少雨的酒泉而言,水,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还蕴含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护水,责无旁贷。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切实保障河湖生态基流,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全市重点区域、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我市坚持把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先后设立总河长121名、湖长246名,聘请社会监督员190名,不搞花拳绣腿,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迈向“河长治”“河长清”,以创新与实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一年来,全市整治河道2100多公里、堤防护岸70余处,清理河湖垃圾14580吨、土石11万立方米,全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由9个压缩为5个,入河废污水全部达到了排放标准,并实现了实时监控。
目前,全市41座运行的河道水电站全部安装了河道水电站生态基流无障碍下泄设施、视频在线监控和计量设施。据2018年度监测数据显示,疏勒河和党河生态输水已成功汇合流入哈拉诺尔湖,多年干涸的哈拉诺尔湖水域面积最大达到24平方公里,西湖自然保护区周边地表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增加,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一抔土,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近年来,我市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着力排查土壤污染风险源、编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土壤污染地块信息库、开展土壤污染详查、规范固废危废环境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我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污染地块信息库,完成24个未利用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点排查工作。至目前,投资5000余万元的酒泉市同福化工历史遗留铬污染土壤和瓜州白墩子金矿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项目已开工,敦煌医废处置中心已投用,酒泉医废处置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已启动,甘肃禾希、玉门润泽等一批重点治理项目预计年内可完成。
据敦煌医废处置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生龙介绍,敦煌医废处置中心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设计日均处理医疗废物1.75吨,主要负责收集、运输和处置酒泉西4县市医疗废物,消除环境隐患,保障环境安全。仅今年上半年,已收集、运输、处置医疗废弃物1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