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根据昨天发布的《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在参评的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上海居综合排名榜首。
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在企业融资、创新创业、企业服务、抗疫纾困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各种进步不仅体现在“纸面”上,更反映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可以说,上海的“成绩单”含金量十足。
融资、创新、政策环境为上海“加分”
本次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围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5个维度,构建起一整套指标体系。在5个一级指标中,上海有3项进入前三,其中,“融资环境”排名第一,“创新环境”排名第二,“政策环境”排名第三;而在21个二级指标中,上海拿到要素保障、贷款获得、信用与担保、成果产出、组织领导、服务促进、企业培育7项第一。
据透露,综合专家组意见,上海的中小企业服务主要有4个方面优势:首先是融资机会多。目前,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贷款总余额中的比重,是所有参评城市中最高的。其次,上海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无论是“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还是“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双创特色载体+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其数量均居国内领先地位。第三,上海有较好的经济金融基础,人力资源充沛,市场主体活跃。第四,密集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网络,使得上海的整体物流设施水平居各参评城市之首。
“上海经验”给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依托于全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机制,以及“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上海的企业服务体系发挥着显著效应,形成了一批“上海经验”“上海模式”,给评估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企业设立和变更中所体现的“上海速度”,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以往,企业设立时即使能直接领到电子执照,但为办理纸质执照、印章,还要另走程序。为了把方便企业做到极致,从去年起,上海试点利用“一网通办”手机App“随申办”,在全国首次实现电子执照和电子印章的同步发送,让企业能尽快启动在线经营。在浦东新区,利用人脸识别、电子证照共享等技术开发的“远程身份核验”系统,使得原先必须由股东亲自到场才能办理的许多事务,变为足不出户的“全程网办”。
本次评估报告发现,融资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上海最受好评的评价维度。自去年起,上海大胆探索“大数据普惠金融”,开放8个政府部门的386项政务数据,帮助18家银行为企业作精准画像,迄今已调用数据近80万次,实现授信2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逾2万家。另外,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首批17家龙头企业与银行对接,向供应链上下游近7万家企业提供约600亿元的金融服务。
要让中小企业更有获得感,必须让惠企政策更好下沉到街道(镇)、园区。为此,上海推出中小企业服务专员,截至去年末,规模已超过6000人,服务企业约8万家。在评估专家组主办的一次座谈会上,长宁区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感慨地说道,服务专员就像娘家人,经常来公司走走看看,听到企业的诉求,就会在第一时间联系资源、协调解决,“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人情味”。
900万套应急口罩见证惠企实效
昨天发布的报告中,各地应对疫情冲击、推进复工复产的做法是一项重要内容。正所谓患难见真情,综合评估中的各方面反馈,上海企业普遍表示,本市惠企政策对自己走出困境、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调研中,专家组搜集到了这样一个案例:疫情之初,沪上某中小企业需要紧急生产驰援武汉的防疫设备,但因为没有足够口罩,生产陷入停滞。“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在收到其求助的第二天,就向该企业快递了一次性口罩垫,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总体上,去年2月初开始的40多天里,企业服务云为3.5万家企业提供口罩垫、可循环口罩约900万套;之后,随着防疫物资短缺局面的缓解,企业服务云又在3个月内推出300多项惠企服务,帮助众多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市场。
此外,上海还通过房租减免、专项服务等,助企业纾困复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疫情期间,市国资委组织本市国企为7.7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约65亿元房租;市文化旅游局等通过绿色审批、专项贴息、协调保险公司设立 “疫情安心游”新险种等方式,帮助6500多家宾馆、酒店和140多家景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