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综合新闻

北京市营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3

“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好不好?办事流程方便不方便?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为期半年的“局处长走流程”专项活动刚刚结束,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处级干部“变身”企业和群众,对23个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切身体验,全方位查找问题并进行整改。

这是市生态环境局在营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之一。“十三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大幅减少审批许可,严格依法依规监管,加大帮扶指导力度,有效地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坚持“简政放权”,激发绿色高质量发展动力

市生态环境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入优化环评管理体系,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做法经验得到世界银行认可、获得国务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为我国首次跻身全球营商环境前40名做出贡献。

持续下放。2018-2020年北京连续3年赋予和下放市级环评审批权限。2018年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管理权限目录”,下放55%市级审批权限,方便各区就近办理环评手续。2019、2020年结合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契机,加强审批权限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先后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亦庄新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等赋予市级环评审批权限,以激发试点地区改革活力。2020年全面取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建设单位可自主开展环保验收无须报批。

减少审批。2019、2020年先后出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北京市细化规定”等政策文件,形成了“豁免——备案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制”的环评管理体系,大批污染小、风险低的建设项目免于环评手续。例如,以往小微商户开办餐馆需要进行备案,今后无须再办理任何环评手续即可落地。涉及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项目先承诺即可开工,管理重点进一步突出,助力企业发展。但是,豁免手续并不代表免除建设单位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企业依然要遵守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市近5000余个项目豁免环评手续,33个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审批,完成疫情防控急需三类建设项目审批或备案85个。

有效衔接。实行在规划编制阶段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从规划源头避免环境风险,同时为后续优化环评管理、加快项目落地创造条件。今年3月29日,北京市地方标准《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正式发布,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全国首个为贯彻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推动落实区域评估政策落地而出台的技术标准,为提高审批效率,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坚持“优化服务”,企业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大力度做好事前服务。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材料压减了71%,审批时限压缩了63%,实现受理前审核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除涉密、跨省等特殊情况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可办”,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还推出经办人、首席代表“签一次、签两次”事项清单,向企业群众提供更快更高效的服务。

重点解决办事难题。为方便企业办理环评事项,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0集办事指南动画短片,企业办事人员通过观看动画短片,就能明白哪些该办理、如何办理、线上和线下办理方式等办理事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还在局网站专门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栏”,集中展示最新政策和解读文件、热点问答,创新实行环评审批政策“小贴士”制度,在生态环境部门作出环评审批许可决定的同时主动告知企业后续注意事项。

聚焦关切精准发力。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好差评”,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第三方评估,以企业群众诉求作为改革方向,实现精准服务。开展“局处长走流程”专项活动,市生态环境局局处级干部“变身”企业和群众,对23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实地体验,针对一些高频事项,如环评事项的申报,进行“反复走”,总计发现35个问题,主动发现问题、自觉纠查整改,力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放管结合”,营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