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4月13日,红星资本局联合“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发起寻找成都最具“潜能力”科创企业活动,引起了行业极大关注。消息发布后2小时内,已有近10家企业参与报名,他们中有融资C轮后的企业,有科创板后备企业,也有已经在IPO的实力企业。
创新驱动,从来都是成都瞄准未来发展的选择与共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写进了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也正在这座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成都科创土壤肥沃
为科创企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以5年期来看,成都科创环境较5年前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曾从事基金投资与投后管理工作近10年的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投资总监李颖告诉红星资本局,可以将成都科创环境的变化总结为4个方面。
“第一,从政府方面来谈,成都作为科创重镇,其顶层设计在不断完善;第二,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参与者——科创载体,目前成都的科创载体也是重点在打造的一部分;第三,人才培养方面,成都出台了很多新经济、科创方面的人才政策,与本地以及国内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人才合作,培育新的专项人才;第四,作为科创企业最重视的条件之一,成都对创新型企业金融方面的保障力度很大,例如今年3月成立的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给许多科创企业带来了利好。”
2021年1月,好消息传来——科技部发文批准在川建设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设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的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四川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6个。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1家,增长47.5%,总数突破6100家;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家,新建28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载体累计达250家,在孵企业及团队1万余家;新经济企业净增7.1万家;新增苑东生物、秦川物联等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9家,位列中西部第一。
人才方面,成都市一直积极推动落实。科技创新的实现,关键还是要靠人才。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大,且产业实践、人才培养充满挑战。而作为成渝经济区极核之一的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红星资本局从上周举办的腾讯STAC科创联合大会上获悉,当前,成都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为助力成都人工智能的发展,腾讯携手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投资机构组建人工智能科创联合体,共同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人才培养聚集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等方面努力。
科创企业壮大面临诸多难题
需展示自己未来发展的潜力
2020年4月,继成都先导(.SH)之后,苑东生物(.SH)、成都智明达(.SH)等科技企业纷纷登陆科创版,一年时间内,成都已有7家科创版上市企业。
成都科技企业的队伍日渐壮大,数量以及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了进一步强化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成都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企业上市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成都市企业科创板上市扶持政策》等系列政策文件。
特别是在2018年11月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后,成都市抢抓机遇,全力推动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登陆科创板。目前,成都市共有9家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2021年3月31日,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西部)在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对于该区众多科技型企业来说,意味着从“科创空间到科创板”有了更为直接和专业的服务支撑。
成都科创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对于科创企业个体而言,在发展初期,往往研发投入高、风险大,而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资金回收慢等难题。特别是资金方面的短板,有时让一些科创企业眼睁睁看着机遇溜走。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专家杨畅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科创企业对接资本本身就是很难的事,其实科创企业本身风险较大,而资本是会规避风险的,资本往往会扎堆在有潜力的头部科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