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威利
2020年,北京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优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标杆城市”。4月22日,北京市召开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0年底,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5.8件,居全国首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利数量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企业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尤其是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居首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广大发明创造者功不可没,此外也得益于政府服务有方、保障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首先,政策法规加持,科技创新动能更足。近年来,北京市制定实施“科创30条”、高精尖产业“10+3”等系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简称《条例》)规定:市、区政府“应当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 并明确职务科技成果的相关权利可以归个人拥有;变“事后奖励”为“事后奖励”+“事前产权激励”……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和公众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其次,抓管理强服务,发明创造者满意度更高。北京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专利侵权、确权联合口审机制和技术分析师制度等2个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典型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为142家企业的1660件专利投保。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立83家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中心、工作站……一系列高质量管理、服务的加码,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了企业和发明创造者的满意度。
再次,主动担当作为,法治化创新环境更优。2020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60件,市场监管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共计结案1723件,罚没款5600万元;全市各级法院去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件,审结案件件。有关部门增强协调联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北京还多措并举,促进专利质量和转化率提升。近年来,我国专利数量增长很快,2020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第二年在全球独占鳌头,但仍存在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如何在“大”的基础上做“强”,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方面,北京市同样作出了有益探索。如《条例》规定:“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可获奖励和报酬;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可享落户、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等待遇”。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立法、鼓励创新主体联合打造重点领域专利池,等等。
创新环境,“优”无止境。北京还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完善保护体系,呵护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创新热情,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再攀新高,专利质量和转化率持续大幅提升,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也为其他地方优化创新环境提供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