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编者按:十三五期间,青岛经济社会建设均取得了不俗成就,在胶东地区首位度日益突出,而同省兄弟城市济南,则同样取得不俗成就,不仅GDP迈入万亿俱乐部,在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中,更是练足了内功,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发展的同时,西望济南,也成了必要的态度和必需的功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海青平 青岛报道
4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要求,“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济南市、青岛市在副省级城市中走在全国前列。”
优质的项目和资金拥有对营商环境最敏锐的“嗅觉”,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济南市近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此作出了生动诠释。
政府主动求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济南将营造健康的政商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放在首位。济南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打造“在泉城、全办成”服务品牌。
据了解,自2017年起,济南市就专门发文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涉政执行案件清理协同工作机制,由济南市法院定期汇总各区县法院涉政执行案件,实时通报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再由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反馈给相关区县政府、济南市有关部门,同时将有关情况报送济南市纪检监察部门、济南市委政法委、济南市政府督查室。济南市政府督查室对涉政执行案件清理情况实施督查通报,对清理进度缓慢的由济南市纪检监察部门约谈相关区县政府、济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截至目前,济南实现政府失信零存量、零增量,在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构建起“不能失信、不敢失信、不愿失信”的诚信自觉。
济南市各级区县政府也做出了各自的探索:济南市历下区创新推出部门、企业“吐槽会”机制,集中破解企业工作推进难题,了解企业真实诉求,有针对性地优化提升,推出“点单服务”模式,10余家注册资金过亿元企业“秒批秒办”落户历下;济南市历城区打造线上政务服务帮办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24小时全天候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市、区、街道、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
4月21日,济南市政府下发《济南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把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提升企业双向投资兴业便利度、打造“类海外”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作为升级版营商环境政策,在营商环境上进一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塑造“管家式服务”。同时,围绕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济南市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大胆闯、大胆试、敢于担当作为、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的干部撑腰鼓劲。
今年5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在苏州举行,根据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看,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政府采购等多项指标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据了解,在政府采购领域,公开《济南市政府采购正面负面清单》;抓流程促便捷,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取消投标报名,企业线上参与采购活动,实现“零跑腿”;抓监管促公平,数据赋能创新采购监管,实施“阳光采购工程”,除涉及商业秘密外,政府采购活动所有环节全部实现公开;抓减负促活力,实施“四个免除”,实现政府采购“零成本”,创造性地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新模式。
在2020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2020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中居全国第5位。
营造“保姆式”营商环境保障项目落地
重点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济南打出了一系列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组合拳”,为保障项目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务。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市27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5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
据了解,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济南建立了“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建立省、市重点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开展“一项目一策”个性化服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对接;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创新社会投资工业、仓储等低风险项目极简审批模式;推出重点建设项目线上“云办理”“云评审”,“不见面”审批率达96%以上;对资料不全且确需先行办理交易手续的重点项目,可予以容缺受理、专人负责、限时办结;组建了手续帮办队伍,推行“项目管家”全程帮办服务,有效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建立市级重点项目即时申报机制,打破“年初申报、年中调整”惯例,按照“符合一个申报一个、符合一批申报一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