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综合新闻

(环境)他们换“饭碗”,只为子孙后代留“渔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1

新华社长沙8月11日电网文题:他们换了“饭碗”,只为子孙后代留下“渔”地

新华社记者苏小舟、石未燕

飞离湖面,渔船唱晚...记者近日在环湖采访中看到,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实施,渔民们纷纷翻船倒网,转产转业。还是“靠水打水”,只是“吃法”变了,“饭碗”变了。

西洞庭湖区深处,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渔民新村”,几栋白墙蓝瓦的平房掩映在绿树丛中。

“我爷爷和爸爸都是靠捕鱼为生的,我15岁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去钓鱼,我几乎知道洞庭湖哪里有很多鱼,他们哪里好。” 38岁 离婚后,童忠宝一个人打理自己、老母亲、女儿的生计,负担不轻。

童中宝小学的女儿,穿着一双黄色的鱼形拖鞋,鞋跟处有一个凸起的鱼尾,非常可爱。 “我选择留在家乡养鱼。去年养了小龙虾,今年养了鱼苗。”童忠宝说:“我喜欢鱼,我女儿也喜欢鱼。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养鱼并不难。”

水产局局长王元宝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厅表示,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共组织转产渔民就业技能培训班345期,帮助1031人从“渔业能手”向“渔业能手”转变。 ”。湖南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安顿了部分退休渔民,也抵消了禁渔令对“菜篮子”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水产品总产量约为129.6万吨,同比增长2.4%。

在洞庭湖地区,卖鱼是转业渔民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地。

在沅江湖南省市,张启民的“新视野渔民生鲜超市”生意不错,“我们一家10口人,去年9月底交了4艘船就搬到这里了。”张启民说,“新鲜的鱼,晒干的鱼,腌鱼是我家的特色。我们一年四季都在钓鱼,一眼就知道我们有什么样的鱼。很好吃。”

岳阳市君山区柳门栅数十名渔民成立鱼干协会,大力发展网上销售。柳门栅的鱼干年销售量鲜嫩,味道浓郁。近千吨,41岁的刘晓云也成为了“网红主播”——“胖姐”。

在沅江市,“小鹏家鱼屋”客满。店中央有一个木制渔船模型,木牌上刻着“丰收号”的字样,“这是我家渔船的名牌,我把它放在这里留作纪念。”店主,彭正军说:“我们‘水上人’做鱼是在特殊环境中精炼而成的手艺。这可以看作是我们改变生产的一个优势。成分不包括存在。这不是野生的。我的妻子负责。没有各种调味料。它主要依靠油、盐和少量辣椒。味道很好。”

数据显示,湖南省再就业的长江退休渔民其中,有的人从事农渔业以外的领域工作,其中不乏像彭正军这样的人。

相关研究表明,在“长江禁渔”实施前,国内四大鲤鱼资源(青、草、鲢、鳙)明显萎缩,水环境质量也有所恶化。长期受益,人民思考发展的道理,湖区不少“水民”养鱼、卖鱼,也投身于“保护鱼”、“净化水”,开启新生活。

“没想到,我的一个韶山冲的池塘里种了水生植物。”5月23日上午,益阳市大同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村民张伟第一次来到韶山。兴奋又开心。

张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渔夫。前两年,大同湖区积极开发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湖水环境。目前就地种植水草3000亩,不仅满足了大同湖12.4万亩的净水需求,还可销往全国。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张伟等人的“草塘”可实现亩产8000元左右。

岳阳市君山区退休渔民胡存库和妻子加入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保护鱼类,帮助预防和打击非法捕捞。 “洞庭湖我太熟悉了,偷它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我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参军,他们那一代上岸后,他们未来的命运将与我们大不相同。”胡存库说,“我们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新的职业,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鱼水秀美的洞庭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