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综合新闻

对网络欺凌坚决说不(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③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6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未成年人社交的公共空间。但辱骂、谩骂、散播谣言、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严重扰乱线上线下社会秩序。坚决对网络欺凌说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零容忍”态度。

随着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社交的公共空间,辱骂、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值得关注。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网络保护”一章,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欺凌行为。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避免和消除网络生态中的不良因素,杜绝网络欺凌行为,已成为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

个人尊严受到侵犯

侮辱、谩骂、人身攻击、威胁和恐吓是常见的形式

前不久,一名中学生在网上被诽谤,引起关注。

,13岁的佳佳(化名)因与同学的误会而受到侮辱诽谤,“交多个男朋友”的虚假信息出现在多个微信公众号上并迅速传播。为了删除文章,佳佳被迫支付2000元删除帖子的费用,最终厌倦了学习,患上了抑郁症。

据警方调查,这起欺凌事件是由一家公司编造虚假信息以吸引流量,然后借机勒索的公司促成的。判决书显示,该公司负责人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团伙成员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令人担忧的是,涉案成员均是00后出生,作案时才刚刚长大。

编造负面新闻、诋毁和攻击他人、引诱网友观看、酗酒和辱骂是网络欺凌的常见形式。据介绍,检察机关发现,部分犯罪分子除了在网络上进行辱骂、人身攻击外,还会不正当地公开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或泄露未成年人的隐私,并以其他方式进行侵权。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网络欺凌除了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外,甚至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身体伤害。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种行为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严重扰乱线上线下社会秩序。检察机关将依法严惩此类犯罪行为,绝不姑息。

“真空”区需要注意

消除网络生态中不良因素和混乱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欺凌等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增多。网络欺凌的出现包括心理、技术和法律方面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欺凌的肇事者往往是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人身侮辱、攻击性虐待甚至人身威胁来伤害他人。缺乏家庭监护也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实施或遭受网络欺凌。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家庭名义上都在父母双方的监护下,但父母忙于工作,未成年人由祖父母抚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缺乏实际监护的问题突出。一些家长对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一无所知,不了解,也不了解涉及孩子的网络欺凌行为。

一些网络平台的“真空”助长了欺凌行为。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一方面使青少年的网络社交活动缺乏监管,减少被欺凌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实施平台。尤其是近年来,媒体的兴起加剧了侮辱和诽谤的传播。

调查发现,与传统的线下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行为的影响范围更广、可持续性更强,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更大。对于一些线下欺凌行为,在线上传视频和图片会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一些恶意传播者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公之于众,危害更大、更持久。

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风·暑期青少年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防不良网络社会行为和不良文化现象形成不良引导、扭曲青少年价值观,坚决查处寻人、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避免和消除不良因素和网络生态中的各种混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未成年人保护必须紧急响应的时代命题。 ”中政法学院青少年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袁宁宁表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网络空间受到侵犯时,通常涉及损害迅速蔓延、受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受害、大量受害和受害。根据以往的经验,要强调各方共同管理和履职尽责,以及机制和制度的常态化保障。

齐心协力保护幼苗

家庭、学校、社会对网络欺凌“零容忍”

要对网络欺凌坚决说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零容忍”的态度。近年来,从国家到学校,从修改文件到颁布法律,他们都展现了打击网络欺凌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