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今天(9月8日),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在北京“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继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重点实施准入、促进、管理、保护为一体的外商投资服务机制,率先形成“强磁场”外商投资。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着力畅通国内外双周期,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一系列贸易和国家签署投资协议,把握国家支持北京“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机遇,率先打造开放包容透明以及可预见的投资贸易环境,从促进国际投资和外贸发展两个维度,提出了14项配套体制机制和52项改革措施,极大提升了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建立专业的国际投资机构组建“资本之窗”国际版外商投资服务平台,编制和发布外商投资指南等,为外商在京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一是率先建成京津冀陆海“一港通”,进一步缩短区域货物通关时间,节约通关成本。今年3月,京津海关联合推出“监制安装、直运香港”的出口通关模式。北京出口生产企业在工厂进行监制生产安装作业并提前报关后,到达天津即可享受货物。直运至香港的便利化措施已成为“一港通”改革的首个实践。
二是率先创建“非试用通关”试点示范区,为进出境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
三是牵头打造北京空港贸易联盟链,对标一流企业提供跨境空港贸易技术和服务,打造跨境贸易信息服务枢纽.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探索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制高点,创新先行者。探索“极简准操作”,原则上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强制性标准的地区,将许可审批改为备案;实施“高效监管”,创新提出“最多两次检查”的监管模式,探索对资信良好、风险低的企业每年最多实施“一普一抽”联合监管。提供“最优服务”,率先实现政务服务100%“全流程网络化管理”,积极推进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门同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林立双
编辑/范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