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技术

综合新闻

《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公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来源: 昆明信息港

经过多年保护治理,2018年、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IV类,是30余年来的最好水质,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下一个五年,滇池保护治理怎么干?10月13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网站对《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以下简称《公示稿》)进行公示。《公示稿》提出,2025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要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的目标。

2025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

规划范围: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包括昆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以及晋宁区5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镇。

规划时限:“十四五”,即2021-2025年。

总体目标:到2025年,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统筹推进格局初步形成;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IV 类及以上;流域空间管控格局基本形成,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滇池水面无大规模蓝藻水华富集,自然湖滨岸线指数得到明显提升,滇池重现土著鱼类;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良性恢复,实现“有河有水、有鱼 有草、人水和谐”的景象。

“十四五”期间着力解决水质不稳定的问题

《公示稿》提出,“十三五”以来,尽管滇池水质总体好转,2018年、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达到IV类,但滇池水质依然不稳定。滇池流域内,2019年,35条入滇河流中,广普大沟、姚安河为劣V类。

从水资源利用上看,虽然通过实施流域截污治污、牛栏江引水及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初步构建了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体系,但仍存在流域内生态用水不足、城市雨水及再生水综合利用率低、水资源综合调度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

实施“四退三还”工程后,滇池周边恢复和保护了湖滨湿地面积约33.3平方公里,但部分湿地布水系统不完善,尾水、河水、湖水连通不畅,湿地生态环境功能尚需提升。滇池湖体沉水植物盖度低,湖泊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状况不稳定。

水源保护

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

在巩固松华坝水库、宝象河水库、自卫村水库、大河水库、柴河水库、双龙水库、洛武河水库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强化水源保护区整治、水源监控能力等规范化建设。针对不达标的柴河水库开展水源地限期达标整治工作;通过沿岸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手段,提升饮用水源地水质,确保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的要求。逐步推进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

控源减排

高消耗、高排放产业逐步退出滇池流域

优先发展现代金融、研发创意、信息与软件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产业。优先发展节能节水环保研发、技术咨询、产品经销等服务业。积极培育节能节水环保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优先发展节水亲水的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大力开发湿地 生态游、养生度假游、康养休闲游、健身运动游、珍禽观赏游、文化山水游、科普科考游、乡风民俗游等发挥滇池流域优势的文旅康养产品。

加快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采取先进节能、节水工艺,开展技术改造。积极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上综合利用废水、废物、废气、热能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户、企业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清洁农业、生态农业,推动高消耗、高排放的畜牧、粮食、蔬菜和花卉产业逐步退出滇池流域。

摸清排水管网情况 开展片区雨污分流改造

针对排水管网截污治污系统以前以围堰堵口、末端截污的粗放管理模式,对二环内市政公共排水管网进行详细调查,摸准混接、乱接、错接的情况,研究分析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具备清污分流实施条件的试点区域,开展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雨季溢流点“一点一策”综合整治。

针对片区存在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不能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的情况,新建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扩建处理规模,新建官渡区巫家坝污水处理厂。

实施排水管网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一张图” 动态管理。

建设雨水收集设施 削减城市面源污染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加强道路两侧及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初期雨水截留净化能力,加强对雨洪水的调蓄及综合利用,通过源头削减蓄滞和末端治理进行径流控制,有效削减城市面源化学需氧量负荷,控制城市面源污染。